農村清潔取暖新風向
2023-08-01
目前,在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主辦的2023農村清潔取暖與生物質供熱論壇上,與會專家圍繞農村能源低碳轉型、農村清潔取暖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與會專家認為,推動農村清潔取暖應堅持“因地制宜、多措并舉、集成創新、多元供給”的原則,其中生物質能開發利用是促進農村清潔取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
秘書長賈鐵鷹認為“太陽能+生物質能”的組合方式應在農村清潔取暖中發揮重要作用,無論是從造價還是運行成本來講,“太陽能+生物質”是適合農村地區冬季取暖的改造模式,既能滿足供暖需求,又能燒水做飯,更貼合農戶需求。北京中柏能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零碳清潔能源和高效農業一體化解決方案,開發大型零碳“能源工廠+植物工廠”一體化產業基地模式,為協同推進清潔供暖、高效農業提供了解決方案。寧夏瑞威爾能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打造寧夏零碳村鎮“瑞威爾模式”,將生物質供熱服務、合同能源管理、綠色農業服務融為一體,通過商業反哺農村實現了生物質清潔取暖可持續發展。山西易通環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聚焦生物質與固廢全產業鏈一體化解決方案。北京鄉電電力有限公司引入綠色投融資建設運營模式提供的村級秸稈熱解氣化熱電炭聯產系統解決方案,具有了鄉村能源站的雛形。海倫利民秸稈打捆鍋爐在東北地區的供熱與糧食烘干領域深受用戶好評,以2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為例,價格為每噸1200元、熱值為5000大卡的煤炭與使用價格為每噸200元、熱值為2500大卡的秸稈捆包相比,每年可節省燃料費用480萬元左右。對于農村清潔取暖的可持續發展,長期從事農村清潔取暖調研的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民用清潔爐具專委會秘書長任彥波表示,經濟性是第一位的,要解決補什么、推什么、怎么補、怎么用的問題,需要政府制定一個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農村清潔取暖規劃,讓頂層設計與地方實際情況有效銜接,上下級聯動,發揮地方主動性,給予地方更多主動權,探索以市場為主導的長效運營機制。
生物質能源在農村清潔取暖中擔當重任
據初步分析測算,如果我國生物質資源全部得到能源化利用,可替代化石能源約8億噸標煤。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原副司長史立山認為,農村能源最大的短板是北方農村地區的冬季取暖用能問題,生物質是可再生資源,也是農村地區的資源優勢,充分合理有效利用生物質資源,不僅是鄉村振興和農村環境治理體系的應有之意,也是我國能源低碳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推動農村清潔取暖可持續發展,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民用清潔爐具專委會主任、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劉廣青也提出要大力發展生物質能。他表示,在清潔取暖推廣過程中,經濟實用是老百姓關心的首要問題,在短期內無法進行“雙替代”且生物質資源豐富的農村地區,可以在用戶側直接用生物質燃料替代燃煤取暖。與會專家都提到了生物質能要在農村清潔取暖中擔當重任,但對于當前生物質能在清潔取暖中的處境和地位,劉廣青表示了擔憂。目前社會各界對生物質清潔供暖尚未達成共識,部分地方甚至限制生物質清潔供暖。而且生物質供暖涉及能源、環保、農業等多個主管部門,包括固廢利用、污染治理和節能減碳等多個核心目標,有待形成政策合力,實際推廣中,部分地方政府對生物質供暖還存在環保方面的顧慮。對此劉廣青建議,進一步出臺生物質能清潔利用相關條例,明確各級政府部門的職能定位,確定職責分工與牽頭部門,同時將生物質能利用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加強地方政府對生物質能在推動碳減排、生態環境改善和鄉村振興方面重要作用的認識。長期從事并參與農村清潔取暖服務的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副會長、北京老萬清潔供暖設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邢立力表示,當前農村清潔取暖出現了消費升級、補貼減少、服務斷檔的“新三樣”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依靠市場的力量。政府項目推廣中應因地制宜選擇生物質供暖的技術路徑和模式,生物質資源豐富的非大氣污染重點防治地區,采取“生物質成型燃料+戶用爐具”分散式戶用供暖、“生物質成型燃料+專用鍋爐”分布式供暖以及“秸稈打捆直燃鍋爐”等集中供暖模式實現清潔供暖。生物質壓塊爐具可以解決目前燃料持續補貼困難、智控爐具售后服務多的問題,通過農村廢棄生物質利用,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更好地符合和滿足農戶原有的使用習慣,應在北方農村地區加大推廣。
近期國家發布的《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方案》提出構建鄉村能源站,有條件的區域結合當地資源及用能特點,以村鎮為單元,綜合利用新能源和各類能源新技術,構建以風、光、生物質為主,儲能、天然氣為輔,高度自給的新能源微能網。任彥波表示,截至2022年底,北方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總支持數量達到5批88個,完成農村散煤治理3500萬戶,農村清潔取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制于項目推廣質量、用戶使用率及返煤、補貼到期后用戶難承受等因素制約,農村清潔取暖可持續性面臨挑戰。為此她建議,通過鄉村能源站模式與系統集成把農村能源革命、清潔取暖、農村固廢垃圾處理、人居環境改善系統綜合起來,甚至與運營、管理、投資結合。鄉村能源站不只是一個能源的應用和輸出端,也是一個能源生產、資源收集、能源服務的“集成式”能源站。未來農村能源應該是多能互補,真正要實現因地制宜,把各種能源集成到一起,用系統集成的最經濟方式,滿足當地用戶取暖和用能的需求,形成一套閉環的運行模式。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同時也是疫情放開后各地開始啟動新一輪地方清潔取暖項目的關鍵一年。針對當前發展形勢和參會需求變化,此次論壇摒棄老調重彈思維,不再研討宏觀政策形勢,只講問題解決方案,交流學習成功模式案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