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現狀
2024-03-03
黑龍江省的秸稈資源是巨大的,2017年農作物種植面積11827.1千公頃,糧食總產量6018.8萬噸,農作物秸稈量為1.3億噸,約占全國秸稈總量1/8。隨著種植結構調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出現,農作物種植布局呈現集中連片的趨勢,秸稈資源分布也從種類和數量上日趨集中,省內南部和西部地區以玉米為主,北部地區以大豆為主,東部地區以水稻為主,當前這種集中連片的分布態勢為秸稈的產業化綜合利用創造了有利的先天條件。
秸稈產業化之路:如果說秸稈“五化”是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的出路,那么秸稈還田則是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的來源。
離地出田,進站進園 ,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中首要面臨的問題就是秸稈的收儲運問題,由于農作物秸稈低價、量大、質輕的性質,若遠距離運輸則增加了運輸成本,降低了價格優勢,因此,在秸稈的收儲運過程中應分前期預處理和后期深加工兩步走,即一是在秸稈分布集中的農村、農場設置駐村(場)工作站,由工作站統一組織大型自動化機械集中進行秸稈收儲工作,并對收獲的秸稈進行打捆、分割、晾曬等預處理,各村(場)工作站間機械協調運作,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投入成本;二是利用現有閑置的工業園區、土地資源,通過科學的選址,在交通便利、輻射各村(場)工作站(原則上不超過50公里)、符合生產生活條件的地域建立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園,將上中下游的秸稈深加工企業集中布置在園區內,形成產品、副產品供應鏈。例如,將秸稈制沼氣企業與秸稈制有機肥企業一同布置,制氣企業排出的殘渣直接進入制肥企業車間,充分將秸稈吃干榨凈。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園根據企業產量適時調配駐村(場)工作站預處理好的秸稈入園進行深加工,既降低了園區內儲存過多秸稈引發火災的隱患,同時又能保證各地秸稈有序的收儲運輸。
深化秸稈深加工“5+1”模式,保障藏糧于田
如果說秸稈“五化”是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的出路,那么秸稈還田則是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的來源。
離地出田,進站進園
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中首要面臨的問題就是秸稈的收儲運問題,由于農作物秸稈低價、量大、質輕的性質,若遠距離運輸則增加了運輸成本,降低了價格優勢,因此,在秸稈的收儲運過程中應分前期預處理和后期深加工兩步走,即一是在秸稈分布集中的農村、農場設置駐村(場)工作站,由工作站統一組織大型自動化機械集中進行秸稈收儲工作,并對收獲的秸稈進行打捆、分割、晾曬等預處理,各村(場)工作站間機械協調運作,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投入成本;二是利用現有閑置的工業園區、土地資源,通過科學的選址,在交通便利、輻射各村(場)工作站(原則上不超過50公里)、符合生產生活條件的地域建立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園,將上中下游的秸稈深加工企業集中布置在園區內,形成產品、副產品供應鏈。例如,將秸稈制沼氣企業與秸稈制有機肥企業一同布置,制氣企業排出的殘渣直接進入制肥企業車間,充分將秸稈吃干榨凈。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園根據企業產量適時調配駐村(場)工作站預處理好的秸稈入園進行深加工,既降低了園區內儲存過多秸稈引發火災的隱患,同時又能保證各地秸稈有序的收儲運輸。
深化秸稈深加工“5+1”模式,保障藏糧于田
“秸稈深加工5+1模式”即秸稈“五化”——飼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以及秸稈還田模式。如果說秸稈“五化”是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的出路,那么秸稈還田則是秸稈綜合利用產業來源。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藏糧于田,藏糧于技。”要提高糧食產能,保障糧食安全,首先要做好耕地保護,有研究表明由于長期“重用地,輕養地”、“重化肥,輕農肥”、“重當年,輕長遠”的掠奪式墾殖和經營,使土地表層營養層以年平均流失0.3-1.0厘米的速度在下降,土壤有機質含量也隨之降低,許多水土流失嚴重的地方已經“破黃皮”,這層亞黏土一般不具有農耕價值(其結構與黃土高原的土壤結構完全不同)。隨著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降低,土壤供水供肥能力也隨之減弱,抗御自然災害能力逐年下降。于是,人們將農業增產寄希望于化肥、農藥、地膜等化工產品的大量投入。而這些化肥、農藥只有30%被吸收利用,其余部分直接污染了施用地,造成了土壤板結等后果,惡性循環的結果致使土地越種越“瘦”,更加危及糧食安全。
秸稈中含有豐富的有機質,通過長期定位試驗表明,秸稈還田使土壤有機質增加,年均增幅0.03克-0.65克/千克。而且地表覆蓋秸稈或農作物殘茬,增加了地表粗糙度,阻擋了雨水在地表的流動,增加了雨水向土體的入滲,防止水土流失和風蝕,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壤肥力,是培肥土壤的根本途徑。因此,促進秸稈還田,對土壤培肥及糧食持續增產具有重要意義,從而也能變廢為寶。
秸稈利用是減少霧霾的治本之策。只有讓秸稈有了出路,才能徹底解決秸稈焚燒污染,同時使農民增收致富。嚴格控制露天焚燒秸稈,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對于打好黑龍江省污染防治攻堅戰具有重要意義;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將秸稈之殤變成優勢,將農民和環境的負擔變為收入,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環境保護、鄉村振興的一條必經之路。據報道,黑龍江將統籌10億元左右的資金,用于秸稈綜合利用,同時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秸稈利用的專業化和市場化。
關鍵詞: